852 60xx-xxxx trina@trina.hk

Welcome to my blog

My tour

Am I cool?

Welcome to My Blog

Since my birth to now..

I got 最佳進步獎

Mom said I am a good girl, haha

Sarah

Director, WWW

【笑話集】本年度最受女性歡迎的笑話

有個男人已經超厭煩他每天都要去公司上班,但他老婆卻可以成天待在家裡於是,他向上帝禱告說 :「親愛的主,我每天上班投入八個鐘頭的時間,但我的老婆只待在家裡,閒閒沒事做而已,我希望讓她知道我過的是怎麼樣的日子,所以請讓我們的身體交換! 」
上帝以祂無比的智慧,成就了這個男人的願望,隔天,這男人一起床就成了個女人他一起床,就開始為他的伴侶作早點,再三去叫醒那些賴床的孩子們,在回家路上,還要去洗衣店收送衣服,還要到銀行存錢,到菜市場買菜,然後回家把菜放一邊,還要仔細記帳, 記完帳之後,他清了貓的砂盒,後來還替狗洗澡…然後時間已經下午一點鐘了,他趕快把棉被折好,洗衣服,擦地板… 餵完貓狗,他衝到學校去接小孩,然後還得和那些越來越沒大沒小的孩子們一路上大小聲,回家之後,他幫孩子準備點心和牛奶,讓孩子乖乖地寫功課,然後他把燙馬擺好,一邊燙衣服一邊看肥皂劇重播,下午四點半,他開始削馬鈴薯,洗菜作沙拉烤肉餅,為晚餐做準備,晚餐後,那個死不要臉的老婆,剛下班一吃完飯,然坐在客廳看起足球賽來!
 
他則忙著整理廚房洗碗,把收好的衣服摺好,哄小孩睡覺,晚上九點,他已經累壞了,但是又擔心白天的雜務還很多沒作完…………….
不管了,他終於衝上床想休息了,但是這時那個閒得發慌的老婆,竟然還興致勃勃提議要「嘿咻嘿咻」,他心不甘情不願,但還是努力裝得很愉快,設法不要抱怨,隔天他一起床 ,
立刻靠著床邊跪下來,流淚跟上帝說:「主啊!我不知道我之前在想什麼,現在我知道我實在錯得離譜,竟錯到去妒嫉我老婆整天在家 !
求求您,讓我們換回來吧! 」
主以祂無比的智慧,回答他 :
「孩子,我很高興知道你已學到了智慧,而且,我也很願意把你們兩人換回來,但….你還要等二百七十九天,因為 …
 
 
*「昨天晚上** , **你懷孕了** !**」*

你在看誰的黃臉婆??

有個朋友告訴我這故事– 他說 …

 

每天我都在辦公室看到她,這個女同事精明幹練 穿著簡單不落俗套,她的五官不美麗,卻有著自信般的神情,眼神散發著利落的光芒。

我每天看到神采飛揚的她,就不自主的被她的氣息所感染,便自然而然的也提起幹勁來。
每天,在辦公室的時間,是我最神采奕奕的時間。

因為她!只要看到她在。我的心便為之振奮。
幾年下來,我覺得,我的心已經被她所征服了!
我自己也不知道,我是被她的什麼條件所吸引… 我就是好喜愛好沉迷於看著她,我也不知道我是不是愛上她 我就是…
我就是不知道如何自主的不去把眼光放在她身上,可是她卻不知道!
每天每天,都有著一個男同事,隔著幾張辦公桌,靜靜的、偷偷的,緊張的看著她!
 
相對的,每天下班回家的時候,我都非常的猶豫是不是要走進那家門。當我的手握在我家門的門把上時,我都有股衝動要轉身離開。
因為,門還沒有打開,我就可以聽到一陣聲音,這樣吼著 :
阿明!! 叫你把電視關了去洗手!!  阿你在那還給我混!!!!
爸爸已經要下班回家了!!! 你還在玩電動!!!
阿還不去看看弟弟奶奶喝完沒有!!!

在那幹麻啦!!!!
還坐那跟石頭一樣!!! 你是沒有聽到我在說啥阿!!!
再給我唸一次你就好看!! 屁股馬上給我離開那椅墊!!!!!!!
是的!她是我老婆,那石頭是我大兒子,那喝奶的是我小兒子。
 
吃晚飯的時候,我都要面對這張面孔,鬆垮垮的家居服,用鯊魚夾夾在後腦杓的頭髮,額頭耳旁掉著淩亂的散髮,兩顆無神的大眼睛看著我,一張停不下來的大嘴叫喊著我兒子!
雙手還要不時的擺動,來襯托與誇張她那大嘴說出來的言詞!
抱怨著今天大明如何的不乖,小寶寶如何的吐奶哭鬧;有時,真希望可以 24小時的加班,當然是她也一起! 那對我真是一種享受…. 一種夢想阿!! 
 
這天,星期天早上;
我出門散步,順便到附近的商店買早餐。

可是,不自覺下,我居然散步散到這女同事家附近,天阿 …當我回過神來,我才知道我居然走到這來。

我心想,我的下意識裡居然是如此的希望接近她!
今天不說更待何時!我毅然決定要向她表白我的心意!! 即便是我已經結婚有家室…
我希望由暗戀,可以提升為任何更高層次的關係!! 
 
於是,我找了附近的一個公用電話,撥了通電話到她家…
喂? 的一聲!
是她接的,我馬上掛了電話,這證明了她在家,太好了!!
我便豪不猶豫的提起步伐往她的公寓走,上了三樓她家,提起我當初娶我老婆的勇氣,我按了她門鈴…
 
來開門的!是一個掛著散亂頭髮,上身只穿了件小可愛,下半身一件小花花短褲,脖子上掛著一條發黃的圍裙,一隻手抓著鍋鏟,另一隻手還在那發黃的圍裙上擦拭著 …
 
她看了我一眼,顯然沒有認出我是誰!便馬上又回頭看著屋內吼了出來!
小明!!! 你完蛋了!! 一早起來就給我開卡通!! 你刷牙洗臉沒有!!!
去叫爸爸跟姊姊起來刷牙洗臉了!! 你娘我在煎個蛋就可以吃早餐了!!! 
 
她順手把門關上,留著在杵在那張大眼睛的看我站在門外,我還聽得到她在叫喊著:
大清早的就有推銷員來!! 有沒有搞錯阿!!!!…….. 
  
故事到此…
我當下頓悟,原來,我所崇拜欣賞的,竟也是另外一個男人的黃臉婆!!
那… 你在看哪個男人的黃臉婆呢??…

    

常常向耶穌報到…丁松筠神父

常常向耶穌報到                                                                                             丁松筠神父

 

今天我要問大家一個問題:「你的祈禱生活如何?」你可能會覺得常常不會花很多時間,每天要忙很多事情,怎麼會有時間祈禱,頂多就是睡覺之前和耶穌打打招呼,或是星期天去教堂儘量幾分鐘不要分心地唸經、參與彌撒,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這是發生在一個都市裡的教堂,它讓我對祈禱有新的體驗,我想對大家也會有所幫助:

 

這個教堂只有一位神父,由於位在都市什麼樣的人都會經過,他很認真工作也把聖堂整理得很乾淨整齊,很多人都讚美他的教堂。在聖堂裡有很多貴重的東西,所以他也很小心怕有人來偷東西,像是聖爵、奉獻箱等,他又不想將聖堂的門鎖起來,怕人們無法進來,每天都很矛盾為些事焦慮。有天中午吃過飯,他想應該去聖堂看一下是否一切安好,進到聖堂剛好有幾個人在裡面祈禱。

 

沒多久聖堂的門又開了進來了一個人,神父覺得這個人很可疑,他看起來好幾天沒有刮鬍子,襯衫很髒不整齊很老舊。這位先生進來跪下後,頭低了下來,幾分鐘後就走了。後來神父發現這個人每天中午都會進來,每次都只待上幾分鐘,手上拿著像便當的東西,神父很認真地觀察看他是否會拿走什麼東西。

 

有一天這位先生又來了,神父忍不住問他:「請問你每天來這裡做什麼?」這個人說他在附近工作,只有半小時時間吃午飯,他盡量用吃午飯的時間祈禱,因為覺得這樣可以增加他的力量,增加工作的動力。我只能待兩、三分鐘,因為還要走回工廠,所以就只能用這兩三分鐘時間跟主說話 :「 主,我只是進來一下告訴你,自從我們彼此認識,彼此做朋友之後,我很開心,自從你把我的罪洗淨了,我很安心。我不怎麼會祈禱,我沒有受過教育,我只是工廠裡的工人,不過我每天都想到你,想念你。耶穌,我是阿郎,來報到。 」報到完之後就走了。神父聽了很感動也有點慚愧,他居然懷疑這位先生是小偷。神父對阿郎說很歡迎你每天到這兒來,阿郎謝謝神父後趕忙離開了。

 

工人離開之後,神父就跪在阿郎剛剛跪的地方,決定暫時不要去想會不會有人來偷東西這些事,他要花一兩分鐘時間照著阿郎的方式祈禱。祈禱時他突然覺得心很熱,好像有愛心進到他的心靈,耶穌好像就跪在他旁邊,眼淚不自覺地掉了下來,然後很自然地借用阿郎的祈禱。

 

 

幾天後的中午,他發現阿郎沒來心中很奇怪,接著好幾天都沒看到阿郎,神父心中很擔心著急,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呢?神父決定到那工廠打聽消息,到了工廠才知道他生病了,又趕到醫院去找他,醫生覺得阿郎的病很嚴重但也覺得他是位很棒的病人,他雖然生病但他的笑容、他的喜樂改變病房很多氣氛,但醫生和護士們都很疑惑,沒有任何人來看阿郎,為什麼他還能如此開心帶給別人希望?

 

護士很擔心地對神父說:都沒有人來看阿郎,來關心他怎麼辦呢?阿郎聽到就笑著對護士說:「護士小姐你錯了,你不知道,每天中午我最好的朋友都會來看我,坐在我旁邊握住我的手,跟我說 阿郎,我只是來看你來告訴你,自從我們做朋友,我把你的罪洗淨了,我很開心。我很愛很喜歡聽你的祈禱,我每天都會想到你,阿郎,這是耶穌,你的朋友,來報到。

 

我覺得如果我們常常向我們的朋友~耶穌報到,很專心地花這一兩分鐘,說我們真正心裡的話,那麼耶穌基督也會常常向我們報到,當我們需要時祂會來到我們身邊,我有好多好多次這樣的經驗,祈禱不在於我們花了多少時間,更不是說了多少話,耶穌也說過你們不要嘮嘮叨叨地祈禱。我們不需要把所有的事全部列出來報告給耶穌,在我們開口前耶穌已經全部都知道,我們只需要把心中最親切的話跟耶穌說,不用專有名詞來祈禱,也不用透過神學,重要的是這些話來自我們的心,相信下次當我們發生困難、危險、心中焦慮時,祂也會來到我們身邊用我們的話語方式向我們報到,這些事雖然無法證明,但相信每個人自然能有所體驗。

 

另一個分享是,阿郎是位很大方很慷慨的人,他只有一點點吃飯的時間,卻願意將這時間轉移給耶穌基督。有人說給予有三種方式:第一種像石頭:如果要從石頭中取得東西,必需拿鎚子用力敲打才能辛苦取得一小塊;第二種像海綿:必需用力壓它才能有更多的水流出;第三種是蜂蜜:毋需任何施力,它就自然流出且是那麼地甜蜜。阿郎的給予就像是蜂蜜,用很甜蜜的方式給予,尤其是給他最好的朋友~耶穌基督。

希望與限制

(from internet emails…)

我在報上看到了一則舊聞,有個植物人自殺了。
 
說植物人自殺其實用字不確,
 
大家都知道植物人是「睡眠人」,
 
除了安樂死,不可能有「自殺」的方法。
 
 
我們所說的這位對象,是「前植物人」。
 
他是難得的,長年昏睡後,居然甦醒的例子。
 
男孩成為植物人時,只有十九歲,正在念大學,有一位要好的女友。
 
他因為腦溢血,轉成中風,成為了植物人。
 
在他陷入昏迷時,他的女友沒有放棄他,一直來醫院探望。
 
據報上所載:這時間接近一年。
 
之後是因為病者的母親覺得不應該耽誤女孩子的青春,所以力勸她不要去探視自己的兒子。
 
而女孩離開時,還要求男孩的母親:萬一男孩醒了,一定要通知她。
 
一年後,男孩居然真的醒了,母親將他接回家中。
 
由於昏睡了一年,身體機能受到影響,肢體似乎退化了,男孩變成了半殘廢,靠輪椅輔助生活。
 
母親為他在親戚開的相片沖洗店找了工作,
 
但是男孩的社交和生活圈縮小,沒有朋友,看不到未來,意志始終十分消沈。
 
女孩子這時候回頭來找他,而由於男孩的情形,
 
母親認為兩人在一起不會有好結果,再度「為了那個女孩好」,
 
也希望自己的兒子「不要害人」,所以要求兩人分手。
 
兩人是何時分手,報上沒寫。
 
但是透露說男孩的意志益發消沈,
 
多次起厭世之語,因此家裡一直擔心他會自殺。
 
依此也許可推斷這不會是太久前的事。
 
 
自殺的直接原因是男孩接到了同窗好友的喜帖,
 
看到別人能正常的結婚生子,而自己一生無望,於是在自己臥室內割腕而死。
 
 
而他終於棄世時,離他甦醒已經七年,他的死實在是令人扼腕。
 
將心比心,就從報上所提供的這些資料,其實也可以推理出許多事情來。
 
這位母親顯然是有良知有道德的好人,
 
不願意耽誤兒子女友的青春,不願意害別人家女孩子守著自己殘廢的兒子終老。
 
也或著她整個出發點只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兒子,擔心兒子萬一被女友拋棄後會受不了打擊。
 
但是,無論哪一種理由,
 
其實都只反證了她對自己兒子的看法,
 
她覺得她的兒子沒有用,不可能有未來,不夠資格與正常人平起平坐。
 
無論是因為愛,還是因為無知,
 
這位母親在他兒子甦醒後所做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剝奪他兒子的生機。
 
他醒來後還活了七年,植物人甦醒是多麼大的奇蹟。
 
而 這個母親沒有看到奇蹟,只看到限制。
 
她所做的是要他安於這個限制,而不是突破這個限制。
 
這七年,我以為正是這孩子從掙扎到屈服的過程。
 
他的死等於完全贊同了她母親對他的看法:
 
他沒有未來,他的生命只是個拖累,他沒有資格做正常人能做的事,
 
唯一應當有的生存方式是無聲無嗅,不要害人的活下去。
 
當有人讓我們相信了自己的生命毫無價值的時候,我真的不知道除了就死,他還能有什麼想法。
 
我決無意要懷疑或譴責這母親對孩子的愛。
 
但是忍不住要想:
 
腦痲痺患者孫嘉梁的母親如果也只看到這孩子的限制,那麼孫嘉梁不會成為聯考狀元。
 
日本的「熊寶寶人」乙武洋匡,一生下來就無手無腳,
 
如果他的母親只看到他的限制,那麼他不會成長成這樣富朝氣有幽默感的人。
 
你把你的子女當成什麼樣的人,他們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你用限制教導他們,他們就會學到限制,
 
你用希望教導他們,他們也會學到永不對自己失望。
 
 
別讓自己或是家人限制了自己…….
 
給你的朋友也給你們自己 …..

揍仔與靈修手記:陪仔一會也艱難

摘自 Michael 22/1/08晚

 

昨晚九時許,謙謙剛上床睡覺,他叫我在床邊陪他一會兒,我第一個反應是不想陪他,因為那時我正想去吃藥,但幸好,我還是不情願地站在他的房門口(沒進去),說:「我站在這裏陪你一分鐘啦,我為你和妹妹祈禱。」接著,轉念一想,反正我都是站在這裏一分鐘,何不行入去,坐在他床邊陪他呢,這樣他會更舒服。於是我便入去,在他倆兄妹身旁一邊輕撫著他們,一邊為他們祈禱,之後他們很快便睡著了,我也出去吃藥和「mi mi麼麼」。上述是我平常的生活,實在很平凡,很簡單,卻經常發生。

 

今早我問自己,我平時都想疼愛子女,想多抽時間陪伴他們,為甚麼我行多兩步入房都有困難,起初還要像「討價還價、一人讓一步」似的「站在門口」,之後才軟化下來走到兒子的床邊?!今次能軟化已算好(我相信當中有天主的恩寵才能如此),因為以往不是次次都能這樣做哩!

 

回想起來,吃藥和「mi mi麼麼」又不是急於一時,遲些也行,但當時就是很想先去吃藥--心裏不期然把吃藥看成眼前最重要似的事,甚至比「陪伴子女」更為重要。我從天主教的靈修學過「認清價值優次的重要」,面對兩樣東西而不可兼得時,要取那更有價值的而捨棄那較沒價值的,這個道理不難明白,但我們必需先「認清」那些東西的價值(如:那個更為重要),否則,便作不出明智的選擇,老實說,我就經常因為「善/好」的東西而放下了「更善/更好」的東西!

 

而我能夠「mi mi麼麼」一番就像是有自己的空間,「空間」才是我真正的需要,「mi mi麼麼」只是表面的方式。我有「空間」固然是合情合理的,但我是否過度需要呢?小小不成問題,若是「很(過度)需要」空間,則多數是我平日已「沒有」空間,如此,我得及早檢視整個生活,看看如何能滿足番這個需要才是,否則,它會不自覺地影響我。

 

此外,突如其來要我先去陪伴兒子,就彷如打亂了自己內心預設的「秩序」,要我「放下自己」先去滿足別人的需要,真不容易。如果我仍是餓著肚子,要我先把個飽送給別人吃,相信有點困難,心神固然切願按主教導去愛人如己,但肉體卻軟弱,且是很軟弱!這個「以自己為中心」的習性還常在不自覺地影響著自己哩!

 

做了上述的省察,認清(AWARE)了那一樣東西更為重要之後──「陪伴子女」比起那些「可以遲一回才做的事」當然更為重要--今晚兒子和女兒睡覺時又叫我陪伴他們,這一次我較為「醒目」,可以很快就坐在他們床邊了。今次內心沒甚麼「打亂秩序」的張力,下次若有,我會先在心裏「照顧」自己說:「我知道我想跟自己做東西的次序,但今次我願意陪了兒女先,陪完之後,再跟自己的喜好(秩序)來做。」希望以後遇上同類情況時,我懂得這樣照顧自己的需要之餘,也能選擇更好的一份。

 

再富,也要窮孩子

from Ineternet emails…

前些天,帶兒子逛書局,他吵著要我買一個精致、昂貴但不實用的鉛筆盒給他,最後我只買了一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給他,他的嘴頓時呶了起來。接著,他看中一個設計小巧玲瓏,曲線優美,尺面圖案喧賓奪主地蓋過刻度的精美塑膠尺,但我買給他的卻是一把木尺。他的嘴嘟得更有克夫curve)了。我不作聲,打算晚上臨睡前才透過故事開導他。

自升為人父之後,我一再提醒自己要貫徹一個與東方社會價值觀反其道而行的育兒理念─「再富,也要窮孩子!」但幾年下來,我漸感難於堅持下去,直到有一天我輾轉讀到南京大學一佈告欄上,一封署名為辛酸的父親寫給其上大學兒子的匿名信之後,才又深感無論如何都得貫徹這個理念。

這封信很有轉述的價值,摘錄如下:


親愛的兒子:

 儘管你傷透了我的心,但是你終究是我的兒子。雖然,自從你考上大學,成為我們家幾代唯一一個大學生後,分不清咱倆誰是誰的兒子

 扛著行李陪你去大學報到,掛蚊帳、鋪被子、買飯菜票,甚至教你擠牙膏,這一切,在你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你甚至感覺你這個不爭氣的老爸給你這位爭氣的大學生兒子服務,是一件特沾光特榮耀的事

 在你讀大學的第一學期,我們收到過你的三封信,加起來比一封電報長不了多少,言簡意賅,主題鮮明,字跡通篇潦草,只一個字特別工整、而且清晰

 大二以後,從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們能感受到,言辭之急迫、語調之懇切,讓人感覺你今後大學畢業時可以去當個優秀的討債人……

 最令我痛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偷改入學收費通知,虛報學費…,沒想到你竟也運用這招,來對付生你、養你、愛你、疼你的父親母親,僅僅為了能出入卡拉OK及酒吧…。

 我一想起這事就痛苦,就失眠!這已成為一種心病,病根就是你─我親手撫養大卻又倍感陌生的大學生兒子。不知在大學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識和社會閱歷之外,還能否長一丁點善良的心?


 閱畢整封信,我想起妻懷孕時一位辛酸的父親,第一次上超音波做掃描時,我最關心的不是胎兒的性別,而是他到底是孤身上路抑或結伴而來─雙胞胎甚或四胞胎?

我執教的學校,有二男二女各取名為歡、樂、新、年的四胞胎兄妹。我常看到他們的爸爸拎著四份一模一樣的便當盒,在籬笆外分四次塞給四名可愛的孩子;而每次看到他們蹦蹦跳跳地回課室享用,便知道他們對便當的內涵相當滿意。我身為窮教員,如果孩子是結伴而來,我所能給他們準備的便當的內容,恐怕會顧得了量而顧不了質。

 我之所有這種顧慮,主要受華人「再苦,不能苦了孩子!」的傳統觀念所影響。直到有一天,我那移居澳洲多年的老同學回國探親,及時給我來個當頭棒喝。

據他說,澳洲人民生活富裕,然而他們在信奉上帝之餘更信奉:「再富,也要孩子!」的教育理念。他們認為,在過份呵護下長大的孩子,將無法自立並且不懂感恩!

 他回國的第二天,我陪他冒著風雨出外辦點事,他指著一個被包裹得像棉花團的華人小孩說:「孩子應當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他說在澳洲,即使冬天時也很難見到「棉花團」;如果是艷陽高照,母親們也會別有用心地、故意不撐開嬰兒車的遮陽棚。

 我們東方家庭「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做法,看來有糾正的必要了。那天晚上,我思前想後,決定等將來孩子入學了,為他準備一些其貌不揚的便當,以窮他物質,富他精神。

 我手頭上有這麼一則資料:美國費城納爾遜中學門口有兩尊雕塑,左邊是一隻蒼鷹,右邊是一匹奔馬。雕塑所要表達的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鵬程萬里馬到成功,而是象徵一隻餓死的鷹和一匹被剝了皮的馬。

原來,那只蒼鷹,為了加速實現飛遍五大洲七大洋的偉大理想,練就了各種高超優雅的飛行本領,結果忘了學習覓食,只飛了四天就活活餓死了。那匹奔馬嫌第一位主人─磨坊老闆給的活多,就乞求上帝把它換到農夫家;而後又嫌農夫餵的飼料少,又要求與其他馬對調,最後到了皮匠家─不必幹活,飼料又多,好不愜意。然而沒過多少天,它的皮就被皮匠剝下來做了皮革!

 由此可窺見,一個缺乏起碼的獨立生存能力及不懂感恩的人,無論他有多大的才華,日後有多了不起的成就,都不算是一個健全的人,都是一個生命有缺憾的人。

 動物界有一套超越萬物之靈的育兒理念,許多動物在它們的幼兒很羸弱時,會把它的幼崽含在嘴或在翼下,怕它們遇險而夭折;但當它們的孩子長大些,它們會毫不留情地把孩子趕離自己身邊,讓它們獨自去經風雨、練本領,甚至不給孩子留下回頭路!只有這麼做,孩子才能經得起任何風浪之襲擊,才能夠絕處逢生。

 含在嘴或在翼下和趕離身邊,都是父母對孩子不同的愛的體現,連動物也深懂「慣子如殺子」的道理。

再富也要窮孩子,才能逼孩子學習獨立前行,學會感恩惜福。畢竟…孩子的後半生我們不一定能參與……

Search

自訂搜尋

以往文章